南京工业大学(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)
南工资[2007]5号
关于做好2004、2005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
检查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
各相关学院:
为加强实验室建设,深化实验教学改革,提升实验室综合实力,我校于2005年全面启动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,并通过积极申报,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5个。为了检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完成情况,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,并为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新一轮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创造条件,学校将于近期组织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进行检查、验收,具体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检查验收单位
2004、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:
学院 |
立项单位 |
项目负责人 |
理学院 |
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|
沈临江 |
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|
俞斌 |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|
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|
刘亚云 |
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 |
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 |
韦萍 |
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|
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|
帅仁俊 |
二、验收材料准备:
1、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总结材料
项目总体完成情况;经费完成情况;仪器设备硬件设施完成到位情况、使用及发挥效益情况;实验教学改革成效(实验教学方法改进、实验教学手段改进、实验项目改进);服务学生情况(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、实验室开放、大学生科技创新、学生科技、社会实践);实验教学改革、实验室建设成果情况。
2、实验室管理档案材料
学院或实验教学中心关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文件、规章制度;实验教学改革资料(教材、论文、项目成果等);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的影音资料(录像、课件等);信息化教学、管理资料(仿真实验教学软件、网络教学、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化管理平台等)
三、验收工作要求
1、各学院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,加强领导督察,认真组织自查,总结建设经验,发现存在问题,提出整改措施。
2、各中心按《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》,参照验收指标体系逐条对照,做好建设项目总结和档案材料整理工作。要突出建设成效、取得成果和建设特色。
3、信息化建设是本次检查验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,包括开放式网络化实验教学管理系统、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设与运行情况等方面。
四、时间安排:
2007年4月20日前,各学院做好自查总结工作;
2007年5月10日前,学校组织检查验收,做好迎接省级检查验收的准备。
特此通知
南京工业大学
二○○七年三月三十日
附件:
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
(本科院校试行)
一、验收指标体系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1、体制与管理
(20分) |
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(5分) |
管理体制(5分) |
实验室开放(5分)★ |
管理手段(5分)★ |
2、实验教学
(40分) |
实验教材(6分) |
教学内容(8分)★ |
教学方法及手段(6分) |
教学成果(7分)★ |
教风与学风(6分) |
教学效果(7分)★ |
3、实验队伍
(20分) |
队伍建设(5分) |
队伍结构(10分)★ |
培训与考核(5分) |
4、设备与环境
(20分) |
设备配置(7分)★ |
维护及运行(6分) |
环境与安全(7分)★ |
特色 |
实验教学中心在体制与管理、实验教学、实验队伍、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有独特的、富有成效的、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。 |
注:带“★”号为重点考察项目。
二、验收内容及标准
一级指标 |
二级
指标 |
定义、内涵及相关观测点 |
体制与管理
(20分) |
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(5分) |
树立以人为本,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协调发展,学习、实践、创新相互促进的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;
改革思路清晰、方案具体,可操作性强。 |
管理
体制
(5分) |
实施校、院(系)两级管理,实行主任负责制,主任按照学校的规定任免;
有合理可行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建设目标;
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;
实验室实行人才流动、竞争上岗、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。 |
实验室开 放
(5分) |
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外,开放时间不少于必修实验课学时的50%;
有整套开放制度和管理办法;
鼓励有条件的实验室向校外开放。 |
管理
手段
(5分) |
实现实验教学、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,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;
实验室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。 |
实验教学
(40分) |
实验 教材
(6分) |
实验教材不断更新,教材内容反映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,体现新技术、新方法等现代实验技术手段,实验项目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选择或侧重。 |
教学 内容
(8分) |
有符合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大纲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、提高型实验(综合性、设计性、应用性等)、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,其中基本实验的比例占50%左右。 |
教学方法及手段
(6分) |
积极改革教学方法,根据不同学科、专业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、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;
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。 |
教学
成果
(7分) |
有省部级以上成果,如教学成果奖、优秀教材奖、优秀课程奖(精品课程)、优秀课件奖、自制仪器设备奖等;
专职人员人均两年至少发表1篇实验教学研究论文。 |
教风与学风
(6分) |
实验准备充分、指导认真,采用启发式、讨论式开展实验教学,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、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;
学生学习积极性高,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;
有科学规范的考核、考试制度并认真实施,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评。 |
教学
效果
(7分) |
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,正确使用仪器设备,准确获取实验数据,正确记录、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;
具有独立设计实验、准确观察实验现象、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;
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,有创新实验成果。 |
实验队伍
(20分) |
队伍
建设
(5分) |
爱岗敬业,团结合作,具有创新精神;
实验教师(含专、兼职)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,主讲教师对任课教师和助教进行指导,对课程教学质量负主要责任;
鼓励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、实验课教师从事理论教学,实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;
聘请研究生或优秀本科生担任助教或助管,并加强管理和指导,保证教学质量。 |
队伍
结构
(10分) |
实验室主任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及以上学位,鼓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主任;
具有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,专、兼职聘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、技术与管理队伍,结构、数量合理,很好满足教学要求;
专职人员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少于40%。 |
培训与考核
(5分) |
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计划,落实到位并取得明显效果;
对各类人员有科学的考核办法。 |
设备与环境
(20分)
|
设备
配置
(7分) |
根据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,数量配置合理,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;
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;
改进、自制仪器设备具有特色。 |
维,护及运 行
(6分) |
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,固定资产账、物相符率达100%,设备完好率达90%;
仪器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符合标准(机电类5%以上,电子仪器8%以上,计算机15%以上)。 |
环境与安 全
(7分) |
实验室面积、空间、结构布局科学合理,满足教学需要。
实验室设计、装修、设施配置以及周边环境以人为本,安全、环保,符合国家标准,并有各种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设施和措施。
经常开展师生安全教育,警示标志醒目。 |